卫校一次性教育示范课第二讲:急救知识与技能
# 引言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和机遇。作为未来的医疗工作者,掌握扎实的急救知识和技术是极为重要的。本节课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实际操作演示以及互动交流的形式,帮助卫校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与知识。
# 急救概述
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伤病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维持生命和健康的行为。其目的在于减轻伤情、防止病情恶化,并尽快将患者送至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治。急救不仅是医学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急救的重要性
- 提高生存率:对于急性疾病或创伤患者而言,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前能够进行初步救治是非常关键的。
- 减轻痛苦和恐惧感: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和焦虑情绪。
- 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急救教育提高了公众对健康安全的认识,有助于建立更完善的急救服务体系。
2. 急救的基本原则
- 安全第一:在提供急救时首先要确保自身及伤病者的安全。
- 尽快拨打紧急电话:迅速联系医疗援助是救治患者的关键步骤之一。
- 进行初步评估与分类: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决定优先处理的顺序。
# 心肺复苏(CPR)操作
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情况,对于心跳呼吸停止者来说,及时的心肺复苏能够显著提高生存率。以下是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
1. 判断意识和反应
- 轻轻拍打患者肩膀,并大声询问是否有意识。
- 如无回应,则立即启动急救系统(拨打120),同时寻找目击者帮忙。
2. 开放气道
- 仰头举颏:将患者的头部轻轻向后仰,用一手托住其下颌角,另一手轻轻抬起下巴。
- 检查呼吸: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聆听或感觉有无气息进出。
3. 人工呼吸
- 确保气道通畅后,捏紧患者鼻孔,对准口部吹入一口气(持续约1秒)。
- 观察胸廓是否隆起并放松手指。
4. 胸外按压
- 将双手交叉放置于胸骨下段,保持双臂伸直垂直向下施力。
- 每次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5. 继续循环操作
- 在30次胸外按压之后给予两次人工呼吸。
- 一旦有专业救护人员到场或患者恢复自主心律,则应立即停止进行CPR。
# 止血与包扎
止血和包扎是急救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正确处理可以避免大量失血及感染风险。具体步骤如下:
1. 压迫止血
- 立即使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材料覆盖出血部位。
- 用手指或手掌施加持续的压力以减缓血液流出速度。
2. 固定与包扎
- 将绷带或弹性绷带缠绕于受伤区域,注意不要过紧以免阻碍血液循环。
- 检查四肢有无异常弯曲、肿胀等现象,并适时调整松紧度。
3. 注意事项
- 在紧急情况下可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法,但需尽快寻找合适的材料进行进一步处理。
- 包扎时要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 气道异物梗阻
气道异物梗阻是一种常见的窒息状态,常发生在进食过程中。此时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呼吸或说话,并且会伴有剧烈咳嗽、面色青紫等症状。应对方法如下:
1. 背部拍击法
- 让患者身体前倾,头部略低。
- 操作者站在其背后用手臂环绕住对方腰部,用掌根部用力向腹部下方连续拍击5次。
2. 胸部冲击法(Heimlich手法)
- 将手掌置于患者的上腹部与肋骨交界处稍下位置。
- 保持手臂弯曲并将手握成拳形,利用另一只手紧紧握住此拳头。
- 向内向上施力进行快速挤压,直到异物排出。
3. 紧急处理措施
- 尽量避免使用手指盲目抠取。
- 如患者失去意识,则立即转换为心肺复苏操作,并寻找替代人员继续上述步骤。
# 结语
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不仅能够帮助自身在紧急时刻自救互救,更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他人生命。卫校学生作为未来医疗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训练,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